首页 > 实体动态 > 正文

“我从来不敢当偶像”——记云山书屋文化月之黄建华文化沙龙

作者:时间:2014-12-21点击数:

本网讯在教研的世界,他是德高望重的模范师者;在法汉译界,他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完成国内最大型的汉法大词典的编纂。他就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任校长,亚洲辞书学会首届会长,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审的黄建华教授。12月20日晚6时许,深冬的云山书屋(北,以下简称“书屋”)内却温暖舒适。黄建华教授受邀出席了书屋举行的以“风雨同路——我与法语60年”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与将近70名同学一起分享了自己平凡却伟大的人生。

青葱岁月,与法语结下深缘

黄建华教授说,他年轻时的梦想,只是“做一个有文化的建筑工”。他与法语结缘,只是中学时身体不好而被迫辍学的偶然。但正是这样一个机缘巧合,不得不放弃了工科而转向研究语言文字的他进入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走上了与法语共度一生的道路。黄老说自己的法语学习之路没有捷径,也从不“耍小聪明”,靠的只是“笨方法”。多看书,多练习,就是全部的技巧。而黄老也谈到在法国时为了词典学的研究而去拜访学界名人的经历。他在法国的电话簿上寻找词典学大家的名字,然后给与之同名的人挨个打电话,最终成功拜访到许多专家。正是这种韧性让黄老能够在研究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黄老讲述风雨岁月

 

困难重重,著成《汉法大词典》

1998年,即将从广外校长的行政岗位退下来的黄建华教授,接到了国家委托他主持编纂《汉法大词典》的重任,彼时他已逾花甲之年。一番思想斗争之后,黄老扛起了这份重担。“编词典是一份要坐得起冷板凳的工作。短期内出不了成果,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我很理解。”在这样人单力薄的情况下,黄教授年复一年地坚持着。2007年,黄建华教授被确诊患有肺癌,病魔给黄老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然而黄老以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在许多同事的无私帮助下,最终完成了不朽巨著,创造了银发辉煌。

温馨点滴,浓浓亲情师生情

在孤独的漫漫科研路上,家人的陪伴也给黄老的经历添上了许多温情的色彩。黄老是带着夫人来参加本次活动的。身为曾经与黄老一同学习法语的同班同学,他的夫人在工作与生活中给予了他很多的支持与陪伴。在访谈现场,黄老和夫人更是互相“抢话筒”,争着讲述家中的趣事,场面十分温馨可爱。而说起自己的女儿,黄老和夫人更是十分骄傲。以保送生的身份进入北外学习法语还能跳级,凭借出色的英语和法语功底通过联合国的英语及法语两场甄试,黄老的女儿可谓是一个真正的学霸。而黄老和夫人也在现场分享了有趣的“学霸养成记”。谈及恩师梁宗岱先生,黄老也是一脸崇敬,他说梁老的“认真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起分享温馨故事

 

寄望后辈,实实在在做工夫

“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师级的人。”已经获得了巨大科研成就的黄老如是说。他说因为自己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正规教育的缺乏导致自己在文化修养上“先天不足,后天欠补”。但是他认为“无愧于自己,就能心安理得。”他劝勉同学们“实实在在做工夫”,要随着自己的兴趣挖掘下去,不随波逐流。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文字研究的年轻人不能不顾“量”,但尤其要顾“质”,否则就会制造“文字垃圾”。

 

同学们认真聆听

 

黄老在活动的开头就说:“我从来不敢当偶像。”但是,在这个夜晚,被他深深感动的学子们,都已在心中将其树立为楷模。活动期间,由法语专业的同学带来的法语歌曲演唱、诗歌朗诵等节目,也让大家领略了法语之美。

书屋经理谢文凯对黄建华教授先后向云山书屋捐赠的194册图书表示感谢,并从教授手中接过印有捐赠书籍名称的捐赠卡。活动最后,黄教授耐心解答了现场同学的疑问。

 

 

黄教授为书屋捐赠著作

北校区办公室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楼3楼(北校区) | 联系电话:020-36205059(10:10~12:40, 14:00~18:50)

南校区办公室地址: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二楼202 | 联系电话:020-39328057(10:00~13:00, 14:00~18:10)

版权所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生勤工助学(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勤工助学科)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